北京老字号隆福白魁

helen
helen
2014-01-08 09:16:07
来源:风尚网

味道秘籍

 

如今隆福寺白魁老号总厨林百良师傅,是个37岁话不多的山东汉子,说话前总是先腼腆地笑笑,后厨里那么多老人面孔,很难一眼注意到他。没有北京 血统,不是科班出身,“白魁”第六代传人杨广佳,却偏偏在几个徒弟中相中了他。因为,除了勤谨、聪明,林师傅质朴的性格,十几年踏实做事的方式,有种能让 后厨众人齐心工作的神奇魅力。

几代人心血筑成的白魁招牌,招揽客人的第一步,就是羊要好、肉要正。林师傅随手从深桶里拿起一块介绍,白魁老号选料非常严格,只用内蒙古二三龄 的羯羊(阉割过的公山羊)腰窝,肌肉纤维紧密、脂肪厚实,熟后香浓肥嫩、膻味极轻,久煨之下形不散,筋膜裹肉口感丰富。仅白魁宽街分号,一两天就要用掉近 百斤。早年间买羊需要三拨人,第一拨到张家口等地去选购,一拨牧羊回京,最后一拨接了口外羊,圈在城外休养,等羊上了膘才送到店里。

烧羊肉中午开市,林师傅和后厨同仁清晨待鲜肉进店,先将表面的剩毛、灰尘洗净,在大桶之中泡一天一夜,中间更换2~3次清水,之后再经吊汤、紧肉、码肉、煮肉、煨肉几道工序,盛出放凉,上锅蒸透,随客点现炸才能上桌。这其中,老汤、秘方与经验俱是关键。

后厨最内侧一个半米高的小桶里,盛着棕黑色果冻状的百年老汤,上面还有一层一厘米厚的羊油,看上去味道很重,可是蘸了尝尝,居然淡得只有一丝羊 鲜,也没有别的配料味。林师傅解释,“几百年过来,很难说老汤里还有多少古老的成分,不过奇就奇在汤溶了作料,慢慢都送到肉里,最后的底汤颜色虽重,就着 面喝到嘴里却非常顺喉。”

吊汤,白魁老号不用酱油而是用黄酱、甜面酱,化开溶到汤里,之后码好肉再加调料。料理台上普通的糖、盐、胡椒粉后面摆着两个铝制的老茶叶罐,发 黄的纸条上写着“茉莉花茶”,这里面一味粗料、一味细料,正是“白魁”的秘方。“配方存在药店柜上,每次都由专人配好送来。下料要根据天气和肉质调整,不 是一成不变的,小等秤上精确到克,这些变化和经验就是老号的传家宝。”正是药效削弱了食材的火气,才让羊肉在夏天食用不但不会上火,反倒抗暑温补。

有的食客多讨几勺汤,想着回家能照方偷师,就会遇上火候的问题。为了让肉块均匀受热,整块的腰窝会预先切成33厘米见方的块,下垫碎骨,由老至 嫩码成一堆儿,加汤大火烧30分钟到1个小时,再用文火煨5~10小时不等。旺火是为了去膻引鲜,文火是为了味入膏中,火候也需要随时观察,时疾时徐,因 材施教。“没上手的时候,反复看过师傅做,可到了自己做,步骤都一样,但羊肉就是熟不到一起。开始还不敢问,只是把火候不够的拿出来再加工,后来给师傅撞 见了,就说我不用心。”原来,看似随意的码肉,和京剧里举手投足一样,细节里全是功夫。时间久了扫一眼就知道每块的肥厚位置,心里明白码在哪里,手上才能 准确迅速。

经验靠多年积累,即使别家拿了同样的汤头、食材,经验、火候的细节处理无论如何也逾越不了,这就是老字号赖以生存的秘籍。烧羊肉的经验积累起 来,异常艰苦。早上7点就要起身,最热的伏暑守候在火炉前几个小时,半夜11点才能收工回家。逢年过节,更是提前几个星期就要准备。加之老汤有限,无法量 产,发展至今仍旧只有隆福寺与宽街两家得其真传。

两辈人的“白魁”

北京馋人多,几代饕客名仕都和“白魁”有渊源。梨园行里的李万春、李少春,艺文界的梁实秋、郭沫若,都是老店里的常客。如今,举着旅游圣经 《Lonely Planet》的老外跟服务生比划,也为叫一客烧羊肉,国内外媒体对于中国老味道,秘方与老汤,都抱着好奇的心态。

如今的隆福寺,广场中央大片面积都被辟为停车位,东边电影院门上的霓虹灯样式似乎有点儿过时,卷门深锁的隆福大厦前偶尔能看到一幅现代涂鸦作 品,两头石狮对面,白魁老号的招牌很显眼。不少乐器、二手书、民艺小店聚拢在这里,学音乐、艺术的青年人逛完店,直接就上“白魁”二楼吃个便饭。西边三联 书店和人民出版社的编辑,请人吃饭也爱往这边走,几碟小吃,配一份烧羊肉,天冷还在柜上存瓶二锅头暖身用。

虽说人声鼎沸的浮华不再,隆福寺这份僻静却成了二环内少有的安宁。依然有柳树荫、槐花香,依然看得到有人在路边支摊儿下围棋。伏天,别忘了嚼一 大口烧羊肉,就着鲜汤头深吸面条,最末来杯冰爽的酸梅汤,去去腻和口腔中残留的肉味,留丝丝水果芬芳若隐若现。这是祖辈传下来的人情世故,也是本分生活许 诺给味觉的本来面目。

 
2 / 3
©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。
标签:北京老字号隆福白魁    隆福寺白魁老号    
你该读读这些:一周精选导览
更多内容...
奢华私语 时尚衣橱